三明医改全国推广迎“加强针”-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三明医改全国推广迎“加强针”

发布时间:2022-01-13 16:31:48  阅读量:2685

作者:张秋霞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从国家层面对三明医改推广工作确立目标,并给出时间进度,显示出三明对全国医改的影响力,也显示了国家将医改进行到底的决心!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共列出了32项具体要求,可执行性很强。《通知》建立了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监测评价机制,要求定期调度各地工作推进情况。从国家层面对三明医改推广工作确立目标,并给出时间进度,显示出三明对全国医改的影响力,也显示了国家将医改进行到底的决心!

1642062693442323.jpg

特邀嘉宾

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招标工程师 吴高卓

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孔标

安徽健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明

三明医改“强制推行”?

医药观察家:2021年可谓是三明医改在全国全面推广的真正元年。2月9日,三明市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认定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10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再次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29日,国务院又印发《通知》。政策频发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吴高卓:从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拉开新医改序幕至今,历经12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我国医改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三明“三医联动”为主流的改革经验渐趋成熟,已被广泛接受与认可,成效充分显现,国家多次发布有关三明医改的文件通知,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体现出国家以人民至上理念推进医改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谢孔标:细看每一次的政策,开始是学习、推广,最近一次的政策是对推进过程的监测体系等提出一系列要求,说明了三明医改模式的推进已逐步深化,现已进入强制推行的阶段。实际上,国家是用三明医改这一模式统一推进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沈明:当前,中国的医改进入深水区,三医联动遇到了不少障碍,各省的医保基金这一老百姓的“救命钱”承担着很大的压力。这种背景下,从哪里突破呢?“三明模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医药观察家:2016年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门听取并肯定了三明医改经验;2017年3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2021年相关推广政策更是频发。此次《通知》与其他对于三明医改全国推广的文件相比有何区别?据您预测,2022年三明医改的推广会取得何进展?

沈明:就像上面罗列出来的重要年份,“三明经验”的提出已经超过五年了。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三明经验只在三明有效,不适合向全国推广,甚至有人说“三明经验”连福建全省也不能适用!

然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三明经验”不是热闹一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么有效的结果摆在这里,这么多的数据摆在这里,为什么不能在全国推行呢?只能说是观念问题,是个别部门利益问题。

个人预测,如果上下能取得共识,“三明经验”在全国的推广会加速!当然,困难依然不会少。

谢孔标:此前,国家对三明医改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要求大家学习借鉴,但实际上各省都有各自的省情和政策,百花齐放。同时,大家对三明医改的评价褒贬不一,三明医改在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也逐渐显现。但三明医改在当地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且国家的风向也很明确,就是让各地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医改。三明医改是渐进式的,现在已经到了强制性推行时期。

《通知》对推进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实施监测、监督、考核等进行过程监测评估,推进三明医改经验全国落实。这是国家从上至下的推进,相信三明医改模式很快会在全国推开。

吴高卓:显然,《通知》与之前发布的全国推广文件相比更细致、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尤其是附件中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表,有职责、有分工、有目标、有对策,足见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对医改方方面面探索研究的精准、到位。2022年,有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指引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坚定支持,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定会获得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会更强,“中国特色”新医改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呈现。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医药观察家:《通知》一共列出了32项具体要求,细到各省党委和政府开几次医改专题会、国家和省级组织的集采品种数量要超过500个、每年开展一次医疗服务价格调价评估等,均被纳入了本次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评价方式有季调度、年通报和专项调研。《通知》还提出,将对工作任务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开展专项调研。据您分析,此监测内容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及全面?细致至此有何好处?

谢孔标:首先最关键的是建立了监测指标体系,规定了监测的内容、职责等。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不在于是否全面和科学,而是该标准的建立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之前因省情不同,医改政策百花齐放的问题,利于医改的推进。

吴高卓:监测评价从13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逐一明确落实情况、指标要求和评价方法,可谓是既有全面的涉及,又有提纲挈领的重点突出,于细微处见专业。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摆在各级负责人面前的只有一个字:干!

沈明:《通知》的要求已经非常细致,细致到有些同志会问“有这个必要吗?”非常有必要!上面有文件,下面有理解,操作起来就千差万别。要求越具体,结果就越容易衡量;越是能数据化,就越能统一检查与评价。否则,“三明经验”在全国就会有几百个变种,这显然,老百姓得不到实惠,高层更不愿看到。

医药观察家:本次评价指标体系下发,恰逢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换届的当口,国务院明确要求:政府换届后,应全部实现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或其中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除此之外还规定,各地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医改工作的次数以及列明每次会议议题和主要内容,都被列入考核要求。这等于将医改推进工作提升成为各地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此举的目的是什么?这对于落实三明医改具体内容而言,会有哪些方面的助力?

吴高卓:“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言犹在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周全,亲民务实,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落实三明医改经验的具体内容而言,从省、市、县区层面实现自上而下全覆盖,主要负责人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等多反面考核评价,从之前的“过问”深入到现在的“必答”,指标明明白白、时限清清楚楚,容不得你马虎拖延、搪塞敷衍;从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到带量集采次数、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再到国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等等,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必须齐心协力、真抓实干。

谢孔标:医改切身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健康,将医改推进工作提升成为各地重要的工作之一,体现了我党一贯的执政为民和关注民生。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党政推进医改,促使医保费用使用更加合理、有效投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进而保障老百姓的身心健康。秉承这一理念,同时用三明医改模式建立标准体系,“全国一盘棋”,由政府推动医疗改革,这是“一揽子”的大计划。

沈明:医改是民生之大事,当然就是行政之大事。在某些地方领导看来,医改只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事,称不上一县一市的大事,开会依然传达上级的精神,会后就没精神、没时间过问了,还不如多招商几个大项目,那样更容易出政绩。把医改工作提到地方政府的大事、要事级,就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发展经济为什么?招商引资为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老百姓生活幸福?医疗难题不解决,老百姓生活能幸福吗?

医改攻坚战吹响“冲锋号”

医药观察家:《通知》明确规定,各省份(含省际联盟)每年至少开展或参加药品、耗材集采各1次,且到“十四五”末,药品集采品种数量要超过500个。并要求各省市要出台文件,规定药品、耗材集采致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比例。同时按比例进行划拨,未达到规定比例要说明原因。并要求推动公立医院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公立医院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您如何看待这一系列薪酬制度的改革条例?

谢孔标:其实多次会议上都有提到要提高集采品种数量。实际上,目前各省集采的品种数量也都不少,国家同一集采的已经约200个品种了,再加上各省不断扩大,因此,《通知》要求的“2025年,药品集采品种数量要超过500个”问题不大。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薪酬并不一致,加上“灰色地带”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薪酬制度改革亟待进行,但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各地都有相应的改革措施,三明虽做得不错,但是国家也得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不然各地推行起来很难具体落实。

医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上,国家也应下发一个指导性意见,全国推动,需要做的工作更多。

吴高卓:从2018年的“4+7”带量采购到2021年的胰岛素专项集采,国家层面的药品带量采购已进行了6次,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早已深入人心,已是大势所趋。《通知》对省份集采年频次和采购品种数画出“红线”的“量化”做法尚属首次,且对医保资金、医院薪酬这些牵动公众神经的方面给出明确要求,足以体现出国家对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是多么地理解和关心,这些方面规范实施以后,将会助推医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沈明:医改必须要改“药”,破除“以药养医”,喊了很多年,依然问题不少。医改必须要改好“医”,不能让广大的医护人员增加收入、没有有效激励,改革就难以推进,难说成功。增加“阳光”的,打击“灰色”的,形成常规的,鼓励优秀的。

医药观察家:有专家指出,我国“三医”之间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医保管理面临的改革压力增加,而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主动推进改革的动能有待进一步释放。据您判研,为推动三明医改,各方还需做出何努力?

沈明:医改,放在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得该,自然要改!没有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哪有今天的强大中国!医改被某些人片面理解,总是说“医很特殊”,医不好改;说“药也很特殊”,药不好改;说“医保更特殊”,这个“不能动”那个“要慎重”。历史的实践证明,规矩最多的是宋明理学,“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结果呢?国家富强吗,人民幸福吗?三明的实践说明,可以改!

吴高卓:时至今日,“三医”已处于医改的“攻坚”阶段,难度加大,具体到每一项工作上,进一步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仰望山顶“果香”近在咫尺,尚需要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形成合力,可望成功。对于医保部门而言,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机构需在提高医疗服务规范性,发挥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方面下功夫;医药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企业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研发临床亟需的创新药,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谢孔标:医改是由国家推动的,现在医改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医药企业等还未完全体现出有明显利好。为推动三明医改,还需医保、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医保,肯定要更多地引入第三方,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由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推进。因为国家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样医改推进起来会有问题,可以让医疗保险机构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薪酬体系的改革,让医院更有动力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从而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完善医疗制度,推动医改的进行;这几年,医药企业通过与国际接轨,国家鼓励创新药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各个医药企业的实力逐渐提高,但医药企业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集约化,避免恶意垄断,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政府、医疗机构、药企三方的努力,在国家的推动下,实现三明医改全国落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