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控目录威力不足,变为数字游戏?-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重点监控目录威力不足,变为数字游戏?

发布时间:2022-02-10 16:49:11  阅读量:2030

作者:古月  来源:健识局

核心提示:监控了个寂寞

2月8日,福建省医保局公布了《第三批医保重点监控药品清单》,涉及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阿斯利康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9种产品。

《清单》强调,曾被列入前两批清单中的产品,除本次继续“上榜”的之外,其余均不再执行重点监控。这一规则落实了此前做出的“动态调整”的要求。

福建是“重点监控”政策最早起步的地方。早在2012年,詹积富主导三明医改时,首次提出了“重点监控”的做法,随着“三明经验”的推广,重点监控也被全国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广泛运用,成为控制过高治疗费用的利器之一。

福建最早将重点监控制度化。2019年国家首批20种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发布前夕,福建省医保局就发文要求,对省内月均发货金额超过500万元、月均发货金额排名前20等6类情形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控”评估,而且确定“半年调一次”。

如果按照这个频率,福建的第三批目录已经是“迟到”了。而且目录中有些品种甚至连续三次始终都在其中,一直监控,一直没有改好?

“重点监控”的威力似乎不足。

三份相似的名单

福建省第三批医保重点监控药品清单和第二批目录的重合度相当高。

健识局比对了第二批、第三批重点监控目录,这次除了四川合信药业的注射用头孢米诺钠、黑龙江江世药业的注射用复方骨肽两种药品外,其余7种都是入榜第二批名单的“老面孔”。

其中,阿斯利康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成都天台山制药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的注射用腺苷钴胺三种药品更是连续三次都列入福建的重点监控清单。

根据福建省规定的管理办法,凡是被列入重点监控名单的品种,在销售和使用上都会受到限制。对于那些已经在名单上,但月发货金额仍超过500万元的药品,会被要求降低挂网价格、调整最高限价和医保支付标准。相关企业必须配合调整,否则药品撤网。

这些举措,比国家版重点监控目录“直接踢出医保”的惩罚力度要弱得多,但应该也能对相关品种的销售构成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严格限制下,连续三次被列为重点监控的并非都是独家品种,这让人感到奇怪。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名单上的阿斯利康产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国内总共有超过100家企业能够生产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而仅在2021年一年,就有37家企业申报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一致性评价,过评者达22个,是当年通过数量最多的品种。

阿斯利康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原研方,但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阿斯利康的市占比并不是最高的。奥赛康的仿制药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规模,海南灵康制药、华北制药等企业各自拿下的订单也都有5%以上。

为什么在福建卖得最好的会是阿斯利康的,而且连续三次监控都不下榜?

另一些连续上榜的药品,如扬子江的局麻药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尽管是十分畅销的独家品种,但局麻药的分子结构大多相似,且上市品种很多,无论是在效果上还是在种类上,其实都不是非一家不可。

当这些产品常驻名单,就不得不为“重点监控”的效力打上一个问号。

重点监控还是数字游戏?

“重点监控”之所以让企业闻风丧胆,主要在于“杀伤力”。

国家版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发布后,各地方对涉及的产品都曾采取一定的采购限制政策。如武汉市规定,医疗机构在采购重点监控目录内的产品时,不进行医保资金先期预付。后来在当年的医保调整时,这些品种索性被踢出了医保。

20种被重点监控的药品销售额在第二年迎来大跳水。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类疾病的神经节苷脂为例,2018年这款药品的年销售额曾达到28.2亿元,到2020年时,全国销售额已经降到7.1亿元。

业内认为,“重点监控”能够防止某一款药品在特定地区一家独大,也是阻断带金销售、药品回扣情况发生的最佳办法。但三年多具体实践效果来看,除了国家发布的那一次目录之外,其他省级重点监控都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连医改先行者福建都难逃窠臼。

与此同时,一直备受业内期待的“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目录”,也处在难产中。2021年8月,时隔两年后,国家卫健委终于启动了“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目录”的制定工作,然而直到年底,最基础也是重要的“地方遴选”还没有完成。

国家卫健委催促之下,山西、黑龙江等省份发文催促下级部门,甚至点出了具体医院的名字;而一些早早报出了名单的地方,却筛出了许多常用药、集采用药,甚至是高价抗癌药,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各省市也在开展重点监控工作,但却停留在列名单、摆数字上,少见实质性的控制手段。有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在国家重点监控目录基础上累计增补的药品已经多达200余种,广泛覆盖化药、生物药、中成药等。

在数量上,“重点监控”品种快要追平国家集采了,但对药品销售的控制力远低于集采。

此前,国家医保局公布数据表示,前五轮集采中选的药品平均降幅超过50%,累计节约药费1500亿元以上,效果十分惊艳。“重点监控”能否也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