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3个饮片品规及配方颗粒启动谈判采购,阳光挂网提速扩面!-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重磅!23个饮片品规及配方颗粒启动谈判采购,阳光挂网提速扩面!

发布时间:2022-02-15 10:42:49  阅读量:2388

作者: 马飞  来源:医药经济报

核心提示:面对中成药集采大势,或许一场新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也牵动着企业的敏感神经。

虎年春节刚开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加班在官网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关于开展2022年度谈判采购中药饮片阳光挂网增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甘肃省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甘肃省中药饮片谈判采购助推脱贫攻坚试点方案》拟对当归、党参、大黄、甘草、板蓝根、羌活、淫羊藿等当地道地药材和重点培育品种共23个品规及中药配方颗粒开展谈判采购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相关中药材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超过50种药材价格在2021年实现翻倍。万得中药行业指数同年涨幅也高达28.62%。今年1月,该指数创下四年来新高11849.75点。作为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数千亿级的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随着饮片和配方颗粒拉开谈判采购的序幕。中医药大省甘肃新年新气象,这些纳入目录的品规究竟会如何开展谈判?还会不会有其他中医药大省效仿?面对中成药集采大势,或许一场新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也牵动着企业的敏感神经。

质量评价与价格谈判权下放

县及以上公立医院必须采购

从文件本身来看,甘肃的做法是:省级平台负责企业资格准入,各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联合体在企业及产品准入的基础上自行组织质量评价和价格谈判。但执行层面,《通知》统一要求,纳入谈判目录的产品,如当归、党参、大黄、甘草、板蓝根等品规,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必须按要求采购,原有的传统采购渠道关上大门。未纳入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则继续按原渠道采购。

这里需要提醒业界注意的是,医疗机构依据本单位中药饮片使用目录和谈判价格与供货企业签订书面购销合同。采购使用谈判品种将纳入医疗机构“千分制”考核。生产企业是中药饮片配送的第一责任人,鼓励一票制配送。配送过程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于未列入本次谈判品种目录的中药饮片,如医疗机构提出采购需要,生产企业有义务满足需求、及时配送。其中,中药配方颗粒按类别纳入,未在甘肃省挂网的配方颗粒,应符合国家或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且已在省药监局完成备案,已在该省挂网的规格可按最新国家标准进行更新。

据悉,本次道地中药饮片和重点培育品种阳光挂网增补接受常态化申报,每季度第三个月15日前完成申报的,本季度进行公示公布和增补挂网,15日后自动转入下一季度。整个过程,省级负责企业及产品资格准入,各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联合体负责质量把关、价格谈判及采购。

事实上,中药配方颗粒国采脚步正在加快。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首次联采交易工作全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采购平台。上海对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全面实行“阳光采购”;福建省要求在福建省完成上市销售备案、跨省销售备案的中药配方颗粒、原在该省试点销售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在2021年11月1日前按原执行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可以进行申报。饮片、配方颗粒行业正在迎来新格局。

千亿市场重构?

零售端补虚产品上位,三七、金银花明显下滑

饮片、配方颗粒之所以惹人关注,原因有二:一是中药领域受政策扶持,让企业蠢蠢欲动。如中药饮片可继续加成25%、中医医疗机构暂不实行DRG付费等;还有备受关注的西医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二是中成药成本不断攀升,成药集采势在必行。资本市场近期迅猛拉升,与饮片、配方颗粒等行业提振不无关系。

近几年,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因标准化程度高、分量明确且方便等优势,销售占比逐年提升。很多企业看到机会纷纷入局。以配方颗粒为例,除原有龙头企业外,盘龙药业、昆药集团、天士力、佛慈制药、吉林敖东等30余家上市药企在布局。饮片市场,康美事件后,不少企业也推出了中药精致饮片。

不过,国家相继出台零售药店分级分类管理、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工作等政策,部分药店失去经营中药饮片的资格,2017年后中国城市药店终端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下滑,2020年下滑幅度接近8%,2021年开始回暖。米内网数据显示,TOP10治疗大类中,补虚药、止血药、清热药多年稳居前三,其中补虚药独占鳌头,市场份额超过50%,且有逐年递增的态势;或受疫情推动,解表药由2019年的第五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四位。

数据显示,燕窝、灵芝孢子、冬虫夏草涨势较好,其中灵芝孢子取代麦冬首次跻身TOP20产品。滋补类的补虚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三七市场继续萎缩严重,金银花的增速与排名则有明显下滑。

随着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质量标准研究,配方颗粒标准研究就是一大重点。这也映射出,新的竞争正在悄然来临。要知道,截至目前,具有饮片生产资质的企业约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28.7%,市场零散竞争质量不高是眼下第一大难题;其次是如何破局饮片行业的质量危机,迈向高质量发展?饮片及配方颗粒数千亿市场还会进一步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