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还是共存?-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清零还是共存?

发布时间:2022-04-13 17:22:15  阅读量:2664

作者:卢阿峰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清零到底是不是长久之计?

从开年到现在,新冠变种病毒的传染性日渐增强,国内疫情反复爆发,要将疫情彻底扑灭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其他国家逐渐放宽管控,学习与病毒共存之际,中国也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清零到底是不是长久之计?

上海沦陷的思考

近期,国人的关注焦点无法避开上海疫情,正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沦陷,导致了全国各地的疫情蔓延,全国经济运行状态受到严重影响。

前不久,上海采取“全域静态管理”,为这座繁华忙碌的“魔都”按下了全方位暂停键。上海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餐馆和影院关闭、小区封控管理、全民排队测核酸……又因上海疫情外溢30多个中国城市,时隔一年,中国再次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反映出官方将新一轮新冠疫情动态清零的决心。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披露,目前的上海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发生了较多的社区传播并外溢到多省多市,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而此时,社会上却不断传出反思“清零”政策的声音,认为“清零”是与世界潮流做对抗,是“自绝于世界”。而近期国际上的动静,更是加大了该意见的声量——3月29日,新加坡加入共存的行列,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我们相信现在已准备好朝着与新冠共存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自新加坡放开,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坚持动态清零的国家和地区,只剩下中国与中国台湾省,但台湾省近期也正在研议是否要转变为所谓的“重症清零”,放弃无症状和轻症的收治管控,而不是“全面清零”。如果台湾省转变,那么全世界应该只有我国在孤军奋战了。

此前,备受争议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多个场合表示:“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此前也在电台节目上指出,疫情反复,反映清零并不是长远政策,只是短暂和过渡性质,最重要的是让所有居民尽快接种疫苗。

但回过头看,自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来,得益于清零政策和国外疫情火爆导致的停工停产,中国的经济在全球疫情大环境下一枝独秀。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69.7亿元,增速为8.1%,这个成绩足以证明清零政策的经济价值。

在度过武汉的探索期后,我国迅速形成标准防治措施,极大降低了死亡率。中国摸索出了一套动态清零的防疫手段,有效隔断了疫情传播。这些有力的防疫政策,极大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中国真的可以与病毒共存么?

其实,对于选择清零还是共存,大家都有两个共同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疫情不会对医疗造成挤兑,避免因短期内病毒感染产生的重症患者人数压垮当地的医疗系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躺下和奥密克戎共存呢?

我们可以来看看几个从清零转向共存的几个国家的现状:

越南于去年10月放开国内的清零政策、不再封城。之后确诊数量没有显著上升、但是死亡人数受到Delta变种的影响急剧攀升达到1%以上;而在Omicron BA.2变种出现后,确诊数量急剧攀升、死亡率反而持续下降,当前日平均确诊14万、死亡54例,死亡率0.038%。

韩国从去年年末开始逐步放宽疫情限制,在上月取消了引以为傲的“追踪、测试和治疗”计划,并允许完整接种疫苗的游客不进行隔离进入韩国旅游。而放宽限制之后,韩国的疫情数量飙升,最高一日曾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每日确诊数量第一名,就算近日,也有31.6万的日均确诊数量、328人的日均死亡数量,死亡率达到0.1%。

新西兰作为曾经的“清零优等生”,在去年年末还是放开了新冠防护限制,允许外国游客进入。但开放后,新西兰受到了Omicron BA.2变种的影响,仅有500万人口的新西兰日均新增1.4万例,一天数字就超过了开放前的确诊病例总数;但同时,新西兰的死亡数据日均仅有15例,死亡率也仅有0.1%。

借鉴三个国家的经验,感染后死亡率0.1%,看似并不高,但乘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贫乏的基层医疗资源,那也是天文数字,我国无法承受共存带来的潜在灾难性后果。

香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月份,奥密克戎开始在香港大幅传播,香港学习欧美直接躺平,宣布共存。截止2022年4月5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超116万人感染,累计8049例死亡,病死率超0.69%,其中71%为80岁以上,67%没接种过疫苗。

香港还是我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若是内地也有如此多的病例,医疗资源的崩溃必定会发生。

有防疫专家表示,我国现在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相当高的比例由于害怕接种疫苗的副作用,还没有充分接种,一旦普遍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下阶段我们无论如何要对这部分人群做好保护。

4月2日,孙春兰副总理奔赴上海,统一定调为清零。孙春兰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这种疫情状态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我们的防控策略、防控措施落实的力度。”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从严从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近期呈现的疫情多点散发的形势很快会得到好转。

但噩耗持续传来,前不久,世卫组织又对奥密克戎的一种新变体XE发出了警告,这是一种由BA.1和BA.2重组而成的变体。该组织称,XE的传播力可能比BA.2还要高10%。

可见,病毒正在不断变异,越来越狡猾,希望“共存”筑起全民免疫屏障的想法,变得更加不现实。

特效药物传来曙光

在难熬的当下,新冠疫情何时能够结束,怎么能结束,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话题。

对此,国家卫健委曾明确给出了4个条件:新冠变异病毒的致病力、传播力变弱;新冠疫苗更加有效;新冠药物更加有效;其他国家的疫情减轻。

其中,新冠疫苗、药物无疑是最可控的2大因素,也成为了全球努力的方向。可以预见的是,后疫情时代,新冠治疗药物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而对于新冠疫苗而言,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当下,免疫效力或许做不到完全抵抗。

为了更好地抗击新冠疫情,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方案》推荐了两款“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和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

3月10日,中国医药官宣,与辉瑞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成为Paxlovid小分子新冠口服药的中国代理商,目前国内的价格是2300元/盒。随后,市场资金疯狂爆炒中国医药,期间最高涨幅达327%。

关于新冠药物的市场规模,有分析机构曾预测,未来欧美市场每年对新冠药物的需求或在300亿美元左右,国产新冠药物的潜在需求也有望达到亿人份级别。另外,辉瑞制药预计,2022年全球大约有2.5亿人需要新冠药物。

目前来看,全球新冠药物赛道中,海外医药巨头已经占得先机,已经获批的新冠治疗药物包括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辉瑞的Paxlovid,以及礼来的Baricitinib。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市场对国产的新冠药物研发进展一直都高度关注。目前君实生物、真实生物、前沿生物等药企的小分子药物都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先声药业、云顶新耀、歌礼药业等候选药物亦跃跃欲试,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近日,港股上市药企开拓药业官宣,最新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具体数据显示,普克鲁胺能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以及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中高年龄新冠患者达到100%保护率。

可见,在国内外创新药企的努力下,结束新冠疫情的曙光已经出现,黑暗终将散去,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到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