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追逐生物类似药?跨国药企已经开始甩卖了-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还在追逐生物类似药?跨国药企已经开始甩卖了

发布时间:2022-05-07 17:30:53  阅读量:2429

作者:小米  来源:健识局

核心提示:医药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一些跨国药企正在削减业务以图自保。

医药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一些跨国药企正在削减业务以图自保。

五一期间,一笔33.35亿美元的交易诞生了:印度必奥康制药公司收购了晖致的生物类似药业务。

晖致是辉瑞的仿制药业务独立后成立的公司,其生物类似药业务主要是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主要市场在美国。而必奥康是印度的生物类似药企业,核心产品是甘精胰岛素、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品种。

根据双方协议,必奥康向晖致支付20亿美元现金,并发行价值10亿美元的强制可转换优先股。

必奥康总裁向媒体透露:股权和债务融资已经到位,就等着印度监管机构加速审批。

晖致砍掉生物类似药板块,只是跨国药企转型的缩影。健识局不完全统计,诺华、辉瑞、罗氏等各大药企均已启动业务调整,裁员、部门整合成为常态。外资企业的业务重心正在重新构建。

全球业务整合

聚焦于肿瘤领域

2月22日,葛兰素史克正式宣布剥离旗下消费者健康部门,成立新公司Haleon。

GSK消费品业务品牌众多,国内最知名的可能要数舒适达牙膏。根据GSK的规划,Haleon公司预计在2022年年中投入使用,今后五年内实现10%以上的利润增长。预计到2031年销售额将达到460亿美元。

在剥离、重组之后,GSK会更加专注于传染病、艾滋病毒、肿瘤学和免疫学/呼吸系统等核心治疗领域,管理层制定了5%-7%的增幅目标。2021年,GSK实现营收469.14亿美元,同比增长5%。新计划意味着未来几年里,GSK的管理层还要更努力才行。

诺华也进行了业务板块调整。今年4月,诺华宣布整合制药与肿瘤两大部门,组建全新的创新药物部门,形成了创新药物、爱尔康、山德士和企业四大部门的格局,预计2020年底改革全面结束并投入运营。

本次重组将不可避免底导致诺华员工的离职。业内预计,诺华全球裁员人数将达数千人,以节省10亿美元的开支。

从晖致、GSK、诺华的调整可以看出,跨国药企正在把资源集中于竞争小的创新药物上,对于竞争充分的板块,即使业绩尚可,也毫不犹豫地抛弃掉。

晖致出让生物类似药业务其实有隐情:2023年,原研的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的所有专利将到期,届时会有大批仿制药企业站出来挑战曾经的“药王”。晖致本来靠销售阿达木单抗还有不错的收益,到2023年就很难说了。

GSK和诺华的选择也有原因。肿瘤领域已是跨国药企转型的首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2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099亿美元。目前,做抗病毒药物出身的吉利德已经宣布,加大肿瘤药物的研发,赛诺菲则在2020年就将发展重心转向肿瘤和罕见病业务。

健识局不完全统计,阿斯利康、拜耳、施贵宝、强生、礼来、罗氏、赛诺菲和武田等19家药企已布局肿瘤药物管线,产品已进入到前期临床开发阶段。这些企业宁可放弃一些目前还挺赚钱的业务,也要赌未来的新增长点。

中国区业务调整

新设部门和裁员并行

中国市场上,跨国药企的动作还不是太大,但随着总部的变动也有一些调整。

4月22日,诺华宣布: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由诺华制药中国区总裁张颖担任。按照总部的统一规划,诺华中国区也将进行部门整合与团队优化。

阿斯利康则一直在进行部门合并。今年2月,阿斯利康内部公告称,合并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成立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阿斯利康的呼吸雾化和消化两个事业部是2021年6月刚合并的,如今又进行了合并。

部门不断整合,造成阿斯利康这一年多来管理层出走频繁。对此,阿斯利康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也承认:部门和人员的调整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一旦出现要与策略和架构形成合力,力求消除不利影响。

辉瑞中国也做了很大调整,中国区总裁彭振科上任不到半年,就成立了医院急症、肿瘤、罕见病、炎症和免疫、疫苗、广阔市场六个独立的事业部,其中的“广阔市场事业部”,显然是对着中国的基层市场来的。

此外,罗氏、礼来、GSK、武田、辉瑞等多家在华的跨国药企近几年都传来削减销售团队的消息。有的是因为部门被裁,有的是整体业务线收缩,这些都是行业变动带来的阵痛。

今年3月底,第一三共向重庆药友转让大陆地区可乐必妥制剂的生产销售权和生产该制剂的生产公司全部股权;日本武田的5款专利过期药业务,最终以2.3亿美元的价格被海森制药收购;意大利东沛制药也停止在中国推广旗下塞奈吉明滴眼液。

相比起国内创新药企业来说,在华的跨国药企日子并不好过。它们一只眼睛要盯着国内仿制药和集采的新动向,另一只眼睛要盯着国内冒出创新药是否抢掉自己的核心生意。在全球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跨国药企必须不断灵活调整,才能保住业绩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