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席卷药企“断尾求生”-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裁员潮席卷药企“断尾求生”

发布时间:2022-06-24 17:06:39  阅读量:2732

作者:张秋霞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疫情与波及全球的高通膨,让各行各业皆高度承压,号称“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近日,阿斯利康裁员上万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事后阿斯利康虽回应此为谣传,但依旧引起了业内不小声量的讨论,不少恐慌之声流出。阿斯利康之事也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以来,国内外企业确实一直在大肆裁员。疫情与波及全球的高通膨,让各行各业皆高度承压,号称“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谣言背后的恐慌从何而来?

作为全球排名领先、同时稳居中国市场龙头地位的跨国药企,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动态时刻牵动着大众的目光。

今年4月,阿斯利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与成都高新区举行阿斯利康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线上签约仪式,专注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基地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中医药创新基地”,这样的噱头为阿斯利康引来颇多注目,围绕着“跨国药企”和“中医药创新基地”的讨论一时沸沸扬扬,阿斯利康可谓风头无两。

风光不过月余,近日,就有消息传出,阿斯利康中国向监管部门上报了一份裁员万人的计划,称由于裁员比例过高,该计划遭到制止,只能通过分批形式慢慢进行调整。对此,阿斯利康立即回复相关媒体,表示上述情况并不属实。

虽然如此,但是安徽健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还是忍不住发问:不属实的,是指没有裁员计划,还是指裁员人数不到“一万人”?

引来这样的质疑不是毫无原由的。

Wind数据显示,2017-2021年,阿斯利康总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67.91亿元、1516.08亿元、1701.07亿元、1736.73亿元和2385.59亿元。公司营收规模增速明显。但净利润的变化或许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阿斯利康目前的经营状态。2017-2021年,阿斯利康净利润分别为196.09亿元、147.9亿元、93.13亿元、208.54亿元及7.14亿元;对应的增速分别为-14.23%、-28.19%、-38.05%、139.4%及-96.5%。

今年一季度,阿斯利康实现营收113.9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净利润为3.86亿美元,同比减少75.26%。

净利润连年下滑,确实为此次阿斯利康裁员过半的消息增添了几分可信的色彩。加上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7月至今,阿斯利康中国已共有9位高管离职。因此,虽是谣传,却依旧引起了业内大量的讨论,不少恐慌之声流出。

对此,神奇制药OTC总经理李从选解释道,这恰好反映了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疫情导致四类药断崖式下跌,人均销售额急剧下降,不得不裁员;另外疫情导致消费者转移到线上,原来做实体店销售工作的业务员裁掉,企业换赛道开始耕耘线上,线上需要的人数远远低于线下;再者,是国家集采的影响,集采打掉了处方药在医院以及医生工作的空间,导致不需要这么多业务员医药代表再去做工作,而落标企业直接失去了医疗市场,人员无事可做,裁员成为必然选择;最后,是集采导致药企利润下滑,赚钱少了,也就养不起那么多人,裁员同样成为必然选择。

裁员潮席卷欧美大厂

目前,阿斯利康中国区员工数量在16000左右,裁减一万人,等于缩减规模至四成不到,光从数字上就足以让人生疑,但依旧因此如此大声量的讨论,除了以上提到的阿斯利康净利润连年下降,让大家深感身在寒冬之外,还有今年以来各大药企一直在大幅裁员的影响。

6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marin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将裁掉65%的美国员工。据悉,仅仅9个月前,Amarin已经宣布将美国的员工数量从750人削减至300人,并将销售重心转至网上渠道。

5月,Applied Molecular Transport宣布将裁减40%的员工,使其全职员工人数达到81人。AM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RandallMrsny博士也即将离开,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

5月,蛋白生长因子生物技术公司Scholar Rock计划裁员25%,削减生产线,并让首席营销官Yung ung医学博士下台。

5月,资金紧张迫使Genocea裁减65%的员工,并宣布正在寻求出售,不到一个月后,该公司正式关闭。此举意味着,所有剩余的非必要员工将被解雇,该公司从纳斯达克(Nasdaq)退市。

5月底,FDA对其尿路感染药物tebipenem HBr 的艰难抉择导致Spero Therapeutics宣布将裁员75%。此次裁员将使该公司的员工总数从146人降至35人。

4月,全球知名生物技术公司Kaleido Biosciences宣布立即停止公司所有的业务,并解雇所有员工

4月底,诺华起草了将其制药和肿瘤业务合并的计划后,有关“裁员”的报道蜂拥而至。随着诺华聘请华尔街多产的分析师Ronny Gal带头进行并购,该公司已确认可能裁员数千人。但鉴于重组的设计仍在不断变化,该公司没有给出确切的裁员人数。

4月位于波士顿的Imara公司因停止开发一种药物,在裁减了83%的员工后,只剩下6名员工。

4月,Nektar Therapeutics名时美施贵宝的免疫肿瘤学合作破裂后,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该公司已裁员70%,两名关键高管将离职。

3月Spero Therapeutics宣布,FDA对其尿路感染药物tebipenem Hbr的艰难抉择导致公司将裁员75%,员工总数从146人降至35人。

对于跨国药企纷纷裁员,李从选解释道,一是美欧等去全球化,去中国化,市场规模会缩小,导致裁员;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俄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及原料普遍上涨,企业利润降低等因素有关。

沈明也回应道,跨国药企调整人事每年都有,只是今年“非同以往”。裁员比例从40%到90%,只能说明一点,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比较悲观。这可能就是企业在“断尾求生”。

“朝阳产业”暂显颓靡之势

不仅是跨国药企,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过去一年442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有116家药企进行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3.965万人,占了上市药企总数的26.2%,而且多为头部企业。从数量来看,以岭、康缘、东阳光、恒瑞、誉衡、康美、景峰医药、上海医药、国药现代9家公司单家减员都超过1000人,500人以上的有18家。其中,东阳光和恒瑞就分别裁员4841人和4412人。

除了裁员,从去年起医药市场走势低迷,国家及地方集采持续扩面,降价控费强度增加,国产创新药出海受阻……一时间,仿佛行业临近“至暗时刻”,裁员、优化、破产、跌停等都成为了业内绕不开的话题。

国内外药企裁员不断,业内情绪低迷,“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似有颓靡之势。

事实也确是如此。工信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上年同期为28.5%;营业收入累计增速5.5%,上年同期为33.5%,利润总额-8.9%,上年同期为88.7%。第一季度医药工业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下降。

这是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李从选认为,首先是疫情影响,四类药及其相关产品销售普遍下降;其次是原料普遍涨价;第三是运费普遍上涨;第四是GDP整体增速下降。

“任何行业都有发展期与衰落期,不能因为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就说医药行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好日子过惯了,紧日子来了,一开始大家很不适应,慢慢就习惯了。”沈明接着说道,国内医药行情的不好,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提醒大家关注“DRG”,临床医生在用药上的选择,要考虑总的治疗费用限制,要顾忌会不会被医保部门扣减,药品的用量上,必然就少了许多。

其实,从各大药企裁员的动机来看,说到底无非是与疫情的影响以及医改持续深化有关。当前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医改政策持续推进,正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这种时候,企业为了削减成本、优化结构、聚焦优势业务,都频繁地进行人员调整。在行业巨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要如何克服种种困难?

李从选给广大药企支招道,缩减固定费用、降低各项费用标准;节约费用的同时及时换赛道、扩大销售;升维竞争,扩大产品价值链,或者原产品提价,增加毛利润,保持企业应有的利润。

他接着补充道,对于医药人来说,建议快速果断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入新零售电商行业;二是换赛道进入大健康行业或者洽谈风口行业如直播销售;三是自己创业开各种加盟店、中医馆;四是学习升级,掌握专业技能,提高适应能力。

“对于药企来说,首先是看清形势,多看看《华为的冬天》,该收的收,该控的控,‘先活着’;其次也不要过于悲观,中国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远远没有满足,细分领域机会依然有;最后,建议各位药企老板别只会裁员,还有很多别的开源节流的办法。销售团队没了,市场从何而来?企业还有未来吗?”沈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