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成药推广角度,谈谈“连花清瘟”销售成功的4大原因-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从中成药推广角度,谈谈“连花清瘟”销售成功的4大原因

发布时间:2022-11-24 14:08:32  阅读量:1754

作者:申勇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根据以岭药业年报,连花清瘟(单产品)2021年销售额高达41亿多元,让很多也同样拥有感冒类中成药产品的医药企业羡慕不已。

根据以岭药业年报,连花清瘟(单产品)2021年销售额高达41亿多元,让很多也同样拥有感冒类中成药产品的医药企业羡慕不已。

因为我过去曾经在以岭药业做过3年连花清瘟的产品策划经理,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连花清瘟的产品销量从小到大的一些实际过程。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很多中药企业都找到我,说他们企业也有一个疗效非常好的感冒类中成药产品,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把这个产品也策划一下,渴望能实现该产品销量也取得像连花清瘟那样的成功。

每当遇到有这样需求的企业,说实话我也是百感交集。一方面对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能取得这傲人样的销售业绩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想对很多中药企业说说心里话,其实连花清瘟能实现41亿/年销量的成功应该属于“多因一果、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

鉴于最近这10多年来我一直在北京盛世康来中药营销策划公司从事中药产品策划的相关工作,在经过了对300多家中药企业进行服务的积累以后,我更加理解了连花清瘟的成功绝非偶然。

接下来,我仅从中药营销推广的角度,来谈谈连花清瘟销售成功的4个主要原因。


第一、“名医+名方”、树立了产品的疗效

在5000年历史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瘟疫。因此在中医的发展史上也形成了多种中医独特的治疗瘟疫传染病的方法与方药。

连花清瘟就是由河北以岭药业创始人吴以岭院士带头研发而成的,该产品组方的核心思路就是由吴以岭院士从中医古籍借鉴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热病的用药经验,在中医古籍中找到了连花清瘟的关键组方~"银翘散"(来自《温病条例》)+"大黄"(来自《瘟疫论》)和"麻杏石甘汤"(来自《伤寒论》)。

 从名医角度来说,吴以岭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医临床工作并获得院士荣誉,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名医”。而从产品组方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银翘散”还是“麻杏石甘汤”,又绝对是中医方剂仓库里的“名方”。

除此之外,《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被称为中医“医圣”,而《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又被称为中医“瘟疫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产品所拥有的“名医+名方”的2大特质,极大的树立了产品疗效的可信度,提高了产品在临床上的认可度。

因此我们当时以岭药业的市场部在制作连花清瘟推广DA资料时,特别强调了对上述“名医+名方”的的宣传,让医生和患者在记住产品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名医+名方”中医历史文化的了解。


第二、独特的“络病理论”,提高了产品的学术影响力

吴以岭院士从其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中,创造性的将“络病理论”用于其组方用药中,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络病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吴以岭院士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络病理论的相关书籍目前已成为很多中医院校的学习教材之一。

     我虽然是中医学院科班出身,但是实话实说、我在入职以岭药业以前对络病理论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而且我在以岭药业做连花清瘟推广的初期发现,除了企业内部的人员熟悉络病理论之外,临床上的很多医生(尤其是西医大夫)、药店营业员和服药的患者对络病理论的内容,在早期并不太熟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以岭药业市场部还专门增设了“络病推广经理”的专门岗位,专门定期到市场一线来进行巡讲,来讲解连花清瘟在终端推广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第三、“系统化+差异化”的科研投入,提高了产品的医学说服力

在很多从事药品销售的人员脑海中,过去有个“约定俗成”的推广思维,觉得处方药可以做一些产品的科研工作来提高产品的学术影响力,而OTC药则一般把推广精力多放在了广告宣传上,对产品的学术研究投入都不太大。

所以我们过去在市场上看到很多感冒类药物(90%都是OTC批文)都把精力放在了广告的“拍摄创意”和“媒体投放策略”上(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