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3大看点提前预测
发布时间:2022-12-08 16:43:05 阅读量:1397
作者:JOJO 来源:药智网
核心提示:12月6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发布消息,为保证现场谈判平稳有序,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和谈判工作需要,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延期开展。具体时间确定后,将提前一周左右通知各谈判主体。
12月6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发布消息,为保证现场谈判平稳有序,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和谈判工作需要,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延期开展。具体时间确定后,将提前一周左右通知各谈判主体。
协议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的目录内谈判药品,原协议有效期自动顺延至新版目录正式实施。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截图
据了解此次通过形式审查的343种药品,包括目录外新增品种西药183个、中成药15个;目录内续约品种西药111个、中成药34个。通过梳理发现,本轮医保谈判依旧看点十足。
看点1:新增适应症如何“续约”?
2022年医保局新出台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分类提出谈判药品(含谈判续约药品)协议到期后的处理规则。
具体来说:
☆规则1纳入常规目录管理:非独家产品及2018年谈判进入目录且连续两个协议周期均未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的独家药品可以纳入常规目录管理,不再进行定期续约谈判。
☆规则2简易续约:对于独家产品、且协议期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预估值200%、且预计未来的预算增幅合理的产品,进行简易续约,根据实际支出超过预估值的比例进行梯度价格下调。
☆规则3重新谈判:对于不符合纳入常规目录及简易续约的独家产品,进行重新谈判。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简易续约”,该规则意味着已进入医保的创新药无需再走谈判流程,只要通过专家评审、确定支付标准就可以进入医保。
尽管国家医保局并未公布可以简易续约的名单,但一些超10亿元级别的医保常青品种有望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产品,例如阿斯利康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等多款。
同时,该规则也意味着,部分新增适应症的创新药有望不用重新谈判,而是通过“简易续约”规则直接纳入医保。尤其是四款国产PD-1的新增适应症,或成今年“简易续约”的首批获益者。其中,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新增4项适应证;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新增2项适应证;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新增2项适应证;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新增4个新适应症和1个目录内适应证的新联用方案。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若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可以通过简易续约规则直接纳入医保,按照现行续约规则,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后价格降幅将在0%~44%之间,相对比重新谈判可能的50%-60%平均降幅。以今年医保谈判申报为例,145款目录内产品中,有4成都是新报适应症。
看点2:CAR-T是否进医保?
去年,因为“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这一金句的走红,治疗罕见病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救命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医保,从一针70万元降至3.3万元,成为首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高值罕见病药物,这也为孤儿药、天价药的可及性带来了希望。
去年,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也首次通过形式审查的名单,但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环节。今年,阿基仑赛注射液再次出现在审查目录中,不难看出,今年最大的亮点或将是120万一针的CAR-T细胞疗法最终将被“灵魂砍价”到多少。
结合之前的数据来看,30万元/年是目前医保目录内产品的最上限,这也体现了医保对于高值药品的态度和坚持“保基本”的原则。西南证券则认为,作为贵价新技术代表,药明巨诺的CAR-T在本次国谈中,谈判结果密切影响新技术产品的定价。
看点3:跨国药企战绩如何?
从公开数据显示,本次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涉及229家企业。共有11家企业有超过5个产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诺华、辉瑞、恒瑞三家通过药品数量超过10个。正大天晴、阿斯利康、赛诺菲、武田等企业通过审查数量超过7个。
从首次国谈开始,跨国药企的战绩便一直引人注目。不管是PD-1战场的全部沦陷,还是天价原研药的跌破地板价,都是会后津津乐谈的内容。而实际上,跨国药企的品种参与谈判的成败,往往与其维系全球价格的考虑有关。但从品种来看,大多与“孤儿药”、“罕见病”有关。其中,在19种已审查的孤儿药中,年治疗费用在30万元以上的高值药物多达10余款,“注射用阿加糖酶β”“注射用阿糖苷酶α”的年治疗费用均在150万元以上。
据央视新闻2022年10月21日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860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内67%的已上市罕见病用药都在其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医保谈判对鼓励仿制药、鼓励儿童药、罕见病药物三类药物放宽了申报条件,有望纳入更多品种进医保。
因此,今年跨国药企申报品种的中标率和最终定价都将成为关注亮点。
图片来源:赛柏蓝
结语
新一轮的医保谈判即将“一触即发”,是否上演“灵魂砍价”我们也将拭目以待。期待更多品种纳入医保惠及群众,也期待创新药企能加速“回血”,让创新得以维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