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药者李燕:创新为叶,大爱为根-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善为药者李燕:创新为叶,大爱为根

发布时间:2022-10-31 13:56:14  阅读量:12796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当国际医药巨头逐鹿中国,民族医药企业快马加鞭之时。我们不禁要想,后疫情时代为何齐鲁制药敢于喊出打造世界级民族药企的旗帜? 这是齐鲁制药集团的“中场战事”,也是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的“中场之问”。

中国济南,不知不觉间,绿荫扶疏的齐鲁制药集团,已然走过40个春夏。

装备精良、被外界戏称为“宝马停车场”的细胞培养实验室里,一个个细胞培养罐诠释着精准的释义;从北国到南海的十大生产基地,一位位齐鲁制药个体释放着创业的激情。

当齐鲁制药的产值五年一个大跨越,连续实现20%的年度增幅突破344亿元关口时。我们不禁会问,齐鲁制药的抛物线为何每次在攀至高点时,都能有预见性地换道“第二曲线”?

当国际医药巨头逐鹿中国,民族医药企业快马加鞭之时。我们不禁要想,后疫情时代为何齐鲁制药敢于喊出打造世界级民族药企的旗帜?

这是齐鲁制药集团的“中场战事”,也是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的“中场之问”。


从“还行”中看实事求是

心思细腻的李燕清楚地知道,制药行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国内医药企业与全球顶尖医药企业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以2020年全球医药企业营业收入排行榜来看,营收超过100亿美元的制药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在齐鲁制药集团高质量发展40年图片展览上,上百个企业历史事件“串起”富有质感的时空长廊。从1981年至今,齐鲁制药已铺就了“从实验室到医院”“从农田到餐桌”“从养殖场到舌尖”的产业图谱。

不久前,李燕被问及企业近来发展情况时,李燕作答:“还行”。事实上,2021年营业收入比上一年营收增加20%多。对于上百亿元营收的医药企业而言,年度增幅连续两年超过20%的并不多见。这是颇具李燕性格色彩的语言,用她的话说就是:“齐鲁制药一直强调做事要实在,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实事求是。”

李燕也清楚看到,国内医药企业与全球顶尖医药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很深的鸿沟。生物医药是科技创新驱动型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可能形成支柱产业的领域。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行业,一定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让中国人的药瓶子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深度布局80多个全球新、全球好项目

对“平衡”有着精准把握的李燕,不断提醒齐鲁制药人看待世界永远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辩证的眼光,永远要考虑如何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以期深度融入全球市场,早日建成一流的世界级民族药企。

现今国内医药行业,越来越倡导“自研”和“创新”。李燕的“胆大”从研发投入上可见一斑。

2021年齐鲁制药集团研发投入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5.3%,占到营业收入的9.7%。横向来看,如按照2020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排行榜来算, 齐鲁制药能挤入全球前40名。前不久,齐鲁制药投稿的8篇研究摘要,均被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收录,并以壁报形式展示。大胆布局创新药研发,齐鲁制药所拥有的最完善、最齐备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其建成的全球五大研发中心、构建的全球创新研发体系,决定了其在创新领域上的独特发力点。

如科学家牵头、风投跟进的“license in”模式曾引发行业普遍关注,相较传统自主研发,“license in”模式更侧重于授权引进。相对于很多行业人士认为的“license in”只是“买买买”的观点,李燕更愿意用辩证的眼光看待“license in”和“license out”之间的关系。

创新药开发涉及一个极长的产业链条,license in和license out正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形式。每一个主体应根据自身优势确定不同的参与战略,通过市场进行高效资源配置、高效协同,最终实现药品开发惠及患者。

对于拥有全产业链条的齐鲁制药来说,李燕更需要在“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里把握一种平衡。“First in Class”,是一种彻底创新的方法,即第一个能够治疗该疾病的药;“Fast Follow”是一种在“First in Class”药物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

在落脚点上,齐鲁制药根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实施创新药研发战略,瞄准国际医药前沿大力布局80多个“全球新”“全球好”项目;另一方面,根据临床急需继续深入推动仿制药研发,瞄准具有高临床价值和高科技壁垒的优质药品持续科研攻关,为临床提供更优用药选择。

落实到具体性工作上,李燕要求齐鲁制药人永远要考虑产品线如何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在产业生产和创新储备上把握好平衡。“十四五”期间,齐鲁制药还成为山东省创新试点单位之一,承担着为全省药企创新发展蹚路径、找模式的重任。

随着齐鲁制药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深化,以一系列创新药项目多点开花不断实现突破为标志,“科技齐鲁”升维趋势明显。一方面,公司在肿瘤、感染、肝病、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未被满足重大疾病领域已布局完善的创新药物产品线,截至目前累计实现13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类新药依鲁阿克成功递交上市申请,为公司“十四五”末10-12个1类新药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让“用户”成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行有规矩自达观!市场竞争的本质变成了竞争人心,李燕希望企业中层不能像是契诃夫的《套中人》,每个人都在“安守本分”。她要求在企业确立新的工作准则:一切要以用户为中心。

李燕对时代迭代、市场变化一直是敏锐的。

在去年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有细心人发现李燕在万字讲话中,“危机”两字出现了11次。在谈到企业中层时,李燕特别提到:“很多的(企业)中层对外界的变化不敏感、不敏锐、反应慢,看到外界变化了,思考的转速慢,不着急想办法,不马上形成行动力。”

的确,时代的脚步,不允许齐鲁制药落下半拍。抛开全球顶尖的制药企业纷纷逐鹿中国不说,国内制药市场也正在剧烈洗牌。随着国家集采的脚步越来越快,其常态化影响不仅限于药品大降价上,更对药企的创新和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基层一路走来的李燕,从战略方向、运作框架、经营基础上不断对“大企业病”进行修正。她要求企业中层必须解决“井蛙眼、眶子浅”的问题,多用创新的思维、开拓性的精神去改进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四加一战略”:全局统筹、通盘发展,人才、市场、研发、精品,以用户为中心。

如今,齐鲁制药已全面覆盖从大型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等的60000+医疗机构终端,与国内2000+主流连锁、20000+零售药店有密切合作。此外,一直主抓国际化战略的齐鲁制药,产品稳定出口欧美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球有10亿人次患者使用它的产品。

患者李女士曾在齐鲁制药官方微信留言,称做完手术后一直服用齐鲁制药生产的华法林钠片,每次需一片半,但半片不好分割。不久,李女士买药时发现药片中间多了一道压痕,很轻松地可以一分为二。

药品压痕这种细节也许只是企业工作的“百万分之一”,但对患者来说却是关系其健康、生活的“百分之百”。这也是对李燕长期倡导的“做有温度的科技创新” ,最好的诠释。

“让用户成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行动派李燕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具时代化、现实性。这也正是齐鲁制药的抛物线为何在每次攀至高点时,都能有预见性地不断换道“第二曲线”的内生力量。